海外并购阻力源自哪里?
近日同时有两个涉及海外并购的重要消息。好消息是,欧盟委员会25日宣布,对中国海航集团并购瑞士航空技术公司的反垄断审查已经顺利通过,并购得以继续;不好的消息是,德国经济部撤回了此前对于中国企业收购德国芯片设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的收购批准。
上述批准的撤销,不宜视为孤立的个案,而有其必然性的土壤。自中国企业在德国大举收购以来,德国舆论对于中资的收购就充满了忧虑:在警惕中国收购德国高科技企业的同时,也抱怨无法在中国得到对等的投资空间和市场准入。
近年来中国企业大举进行海外收购,而面临的抵触情绪似乎有所加重。据投资机构GrisonsPeak统计,自2015年年中以来,总计近400亿美元的中资收购计划绝大部分遭到否决。自去年7月以来,中国买家总共放弃了11项大型收购,原因主要是美国、澳大利亚和其他地方的有关部门收紧了审查。
海外并购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整合全球资源的重要抓手,是中国发展的必经阶段。今年上半年,中国海外并购激增,“中国买断全球”论盛行。《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报告》显示,二季度制造业海外并购额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了10倍和8倍,占中国企业该季度海外并购总完成额的70%。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标的已经从资源类资产转向高新技术产业。而一直处在技术前沿的欧美国家企业备受青睐。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超过九成海外并购目的地在北美和欧洲。其中,美国和德国分列一二。然而,即使是相对美国更为包容的欧洲,加强对中资企业并购进行限制和监管的呼声也不绝于耳。(相关阅读:海外并购方案)
为什么会频遭抵触?非经济原因和经济原因兼而有之。例如安邦保险此前收购的一处酒店因为靠近美军军事基地而被否决,这当属非经济原因。但有许多纯商业收购也遭遇了不小的阻力。归结起来,原因有如下方面:
首先是中国企业不透明的问题。从东道国的角度,中国企业自身透明度问题(包括融资和所有权信息披露缺陷)将使得海外投资面临更多监管和审查。例如,复星去年曾试图控股英国老牌私人银行KleinwortBenson,但因其资金缺乏透明度,未能通过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和英国审慎监管局(PRA)的审查,导致交易最终流产。如今,英国监管部门正在加大对中国投资者的审查力度。尤其是伴随英国新首相的上台,以及资产透明法案(TransparencyLaws)的实施,中国企业自身透明度问题将使得在英投资面临更多监管和审查。
其次是收购目的和商业逻辑。尤其对于中国国企投资的所在国而言,最大的担心来源于投资背后的非商业因素,特别是当投资涉及所在国的战略性领域。为了证明中国国企的境外投资决定既不是基于政治原因,也不是出于企业决策者的个人私利,国企需要提供令人信服的、基于市场逻辑的理由。
另外,中国企业的一些不规范之处也令国外决策者关注,例如国企海外投资的腐败问题,使用资金的方式非常“任性”而不受约束等。
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国企业企业治理存在看法。概而言之,透明化、规范化、市场化是欧美市场的基本理念,如有同样的话语体系,显然便于对接、便于减小阻力通过审查。而消除、优化这些公司治理和经济治理方面的问题,目的不仅为了克服海外收购的阻碍,而且也有利于中国经济自身的健康发展。
来源: 和讯网
上述批准的撤销,不宜视为孤立的个案,而有其必然性的土壤。自中国企业在德国大举收购以来,德国舆论对于中资的收购就充满了忧虑:在警惕中国收购德国高科技企业的同时,也抱怨无法在中国得到对等的投资空间和市场准入。
近年来中国企业大举进行海外收购,而面临的抵触情绪似乎有所加重。据投资机构GrisonsPeak统计,自2015年年中以来,总计近400亿美元的中资收购计划绝大部分遭到否决。自去年7月以来,中国买家总共放弃了11项大型收购,原因主要是美国、澳大利亚和其他地方的有关部门收紧了审查。
海外并购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整合全球资源的重要抓手,是中国发展的必经阶段。今年上半年,中国海外并购激增,“中国买断全球”论盛行。《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报告》显示,二季度制造业海外并购额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了10倍和8倍,占中国企业该季度海外并购总完成额的70%。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标的已经从资源类资产转向高新技术产业。而一直处在技术前沿的欧美国家企业备受青睐。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超过九成海外并购目的地在北美和欧洲。其中,美国和德国分列一二。然而,即使是相对美国更为包容的欧洲,加强对中资企业并购进行限制和监管的呼声也不绝于耳。(相关阅读:海外并购方案)
为什么会频遭抵触?非经济原因和经济原因兼而有之。例如安邦保险此前收购的一处酒店因为靠近美军军事基地而被否决,这当属非经济原因。但有许多纯商业收购也遭遇了不小的阻力。归结起来,原因有如下方面:
首先是中国企业不透明的问题。从东道国的角度,中国企业自身透明度问题(包括融资和所有权信息披露缺陷)将使得海外投资面临更多监管和审查。例如,复星去年曾试图控股英国老牌私人银行KleinwortBenson,但因其资金缺乏透明度,未能通过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和英国审慎监管局(PRA)的审查,导致交易最终流产。如今,英国监管部门正在加大对中国投资者的审查力度。尤其是伴随英国新首相的上台,以及资产透明法案(TransparencyLaws)的实施,中国企业自身透明度问题将使得在英投资面临更多监管和审查。
其次是收购目的和商业逻辑。尤其对于中国国企投资的所在国而言,最大的担心来源于投资背后的非商业因素,特别是当投资涉及所在国的战略性领域。为了证明中国国企的境外投资决定既不是基于政治原因,也不是出于企业决策者的个人私利,国企需要提供令人信服的、基于市场逻辑的理由。
另外,中国企业的一些不规范之处也令国外决策者关注,例如国企海外投资的腐败问题,使用资金的方式非常“任性”而不受约束等。
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国企业企业治理存在看法。概而言之,透明化、规范化、市场化是欧美市场的基本理念,如有同样的话语体系,显然便于对接、便于减小阻力通过审查。而消除、优化这些公司治理和经济治理方面的问题,目的不仅为了克服海外收购的阻碍,而且也有利于中国经济自身的健康发展。
来源: 和讯网
最后更新时间:2016-11-08 阅读:26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