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成中资银行国际化首选之地

从去年开始,中资银行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而香港通常被作为其国际化第一站。香港地区的中资银行系金融机构是观察银行国际化布局的一个观察窗口。这些中资银行的国际化模式又是怎样的呢?

数据显示,香港市场上中资背景银行分支机构的市场占有份额在2006年15.6%,2016年增至32%,2017年或将达到42%,且可能很快超过50%。而其中较早进入香港市场的银行系分支机构逐步走出初始布局阶段,开始进入发展期。目前已有多家国有大行的境外机构对全行贡献度超过10%,股份制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的数量和利润也开始明显增长。

中资银行国际化业务的做法依基因而异,但在业务分布与合作上同样具有许多共性,下面以浦发银行国际化为例,来说明这一点。

“商行+投行”业务布局

先看构成,目前浦发银行旗下的国际化布局主要在6家机构,香港分行、浦银国际、上投摩根(香港)、上信香港、新加坡分行、伦敦代表处(正在申设分行)。除去伦敦代表处和今年4月刚开业的新加坡分行,其余都在香港设立分公司

业务分布方面,香港分行主要发挥商行功能,加载公司、金融市场、私人银行业务。浦银国际主要发挥投行功能,加载围绕IPO的投行、PE股权投资、资产管理业务。上投摩根和上信香港分别是浦发银行集团下上投摩根基金和上海信托的香港子公司,在业务方面也有一定联动。

四家在港机构香港分行最早设立,香港分行的市场切入点是总行擅长的公司金融和投行,第二步切入金融市场业务。2016年浦发总行在零售领域加大投入,香港分行也在2016年启动私人银行业务。

浦发香港分行行长张丽认为,在香港的内资银行分行不宜追求业务的竞争,应该在市场化体系下发挥自身的专长,并在其它领域抱团合作。香港分行的私行业务主要与公司和投行的业务优势结合。

浦银国际的扮演角色主要是境外投行。对此,浦银国际总经理贾红睿介绍,作为银行在“股、债、贷”融资体系中的唯一股权牌照,围绕IPO的保荐、跨境兼并收购、股权与债务融资以及财务顾问等“大投行”业务是其业务重点。

其次企业和个人在全球化资产配置需求中产生的大量资产管理业务需求也主要加载在浦银国际,通过受托管理资产和自有资金开展PE股权投资业务,通过投贷联动,提高综合回报。

浦发银行再次对浦银国际进行增资,24.95亿港元增资计划已于今年4月底通过董事会决议。

协作模式:联动+反哺

浦发银行香港分行重视与总行联动,但不过度依赖。到2016年末实现的1361.78亿港元总资产中,与浦发银行的联动资产为325.56亿港元,其余大部分是通过开拓本地业务而来。

一方面,香港分行各部门是总行业务部门的延伸,与境内分行之间建立联动机制,例如公司业务部下设公司业务一、二、三部,分别与境内各分行对接,对于合作成功的项目,对境内分行有相应的激励制度。
另一方面,香港分行已经有一定发展的公司和金融市场业务可以反哺总行,将香港客户的境内业务推荐给境内分行。

不久前刚刚完成H股上市的国泰君安IPO是一个境外机构联动的案例。

此次国泰君安上市以165亿港元募资成为今年以来香港资本市场最大融资规模的IPO。在其香港上市过程中,浦银国际是四家联合保荐人之一,并同时担任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
同时香港分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也围绕该项目推出私行产品,参与了该IPO项目的新股认购。张丽也认为,中资银行的境外分行与其他境内分行不同,其同时具备总(一切独立运行)、分(没有独立法人)、支行(既在业务第一线又要运筹帷幄)的特点,除了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以外,其他方面都有特殊性。

另外,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境外分支机构可以调节汇率波动的影响。张丽表示,对于成熟的银行来说,当境外贡献达到40%的时候,全球市场无论怎么波动都能使母行保持平衡。目前香港分行的贡献度还不到10%,作用还未完全体现,当海外业务部分呼应总行各条线达到10%的时候就能够产生一些化学反应。

张丽认为:“未来境外分行之间在银团贷款、债券承销、并购融资、外汇交易等领域都将密切合作。”

来源:智通财经网
最后更新时间:2017-05-10 阅读:270次

资讯中心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