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陆家嘴论坛聚焦全球经济与金融变革
今天,主题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挑战与金融变革”的2016陆家嘴论坛将在上海拉开序幕。在中国金融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对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的背景下,这一高端对话平台愈加举世瞩目。而论坛举办地上海,积极推动金融领域改革和对外开放,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速推进。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463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2.5倍,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金融业增加值占上海GDP16.2%
“十二五”期间,按照中央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重要进展,基本确立了以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的国内金融中心地位,初步形成了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较快发展的上海金融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15年,上海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052.2亿元,同比增长22.9%,占全市GDP的16.2%,比2010年提高了约4.8个百分点。而放眼2020年,上海的目标是,争取基本确立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导、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地位,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金融市场建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十二五”时期,上海各金融要素市场加快发展,新的市场平台不断建立,市场规模能级显著提升。2015年底,国务院批准筹建上海保险交易所。上海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更健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落户上海,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成立上海分公司。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不断丰富,推出了国债期货、同业存单、ETF期权、黄金ETF、外汇期权等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产品和工具。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上海股票、债券、期货、黄金等主要金融市场国际排名显著提升,多个品种交易量位居全球前列,影响力不断扩大。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通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总额达9.2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2.9倍。
中外资金融机构在沪共同发展
市场做大的同时,上海积极引进、培育各类金融机构,形成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格局。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正式开业,成为首个总部设在上海的国际金融组织。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集聚取得重要突破,中国银行上海人民币交易业务总部、中国保险投资基金、银联国际有限公司、证通股份有限公司等重要金融机构落户上海。截至2015年末,在沪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1478家,比2010年末增加了429家。
目前,央行上海总部一半的部门承担了全国性管理职能,有利于发挥贴近市场、便于沟通的优势,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出谋划策。同时,央行先后将外汇交易中心、黄金交易所、中国银联、上海清算所、征信中心、反洗钱中心、清算中心以及内设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设在上海。
这些机构落沪,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促进了商业金融机构总部在上海集聚。
金融机构“走出去”步伐加快
随着上海金融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宽,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程度稳步提高。 下转6版 (上接第1版)股票“沪港通”、黄金“沪港通”、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境内证券投资、跨境ETF等顺利启动,银行间债券、外汇、货币市场扩大开放,“熊猫债”发行加快,发行主体更加多元。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外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QDLP)。
上海已成为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主要集聚地,机构种类和国别更为丰富。外资金融机构加速聚集,截至2015年末,在沪各类外资金融机构总数达429家,占上海金融机构总数的30%左右。目前,已有300多家境外金融机构进入银行间市场,与央行上海总部签署代理债券投资协议的境外央行类机构达37家。黄金国际板成功运行,2015年累计成交黄金4800吨,金额达1.1万亿元。
金融机构“走出去”步伐也加快,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成立运作,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通过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进行并购,开展国际化经营。
与此同时,上海着力优化金融发展环境,金融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金融人才服务工作力度持续加大,金融集聚区布局建设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升,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处置金融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金融业增加值占上海GDP16.2%
“十二五”期间,按照中央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重要进展,基本确立了以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的国内金融中心地位,初步形成了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较快发展的上海金融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15年,上海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052.2亿元,同比增长22.9%,占全市GDP的16.2%,比2010年提高了约4.8个百分点。而放眼2020年,上海的目标是,争取基本确立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导、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地位,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金融市场建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十二五”时期,上海各金融要素市场加快发展,新的市场平台不断建立,市场规模能级显著提升。2015年底,国务院批准筹建上海保险交易所。上海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更健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落户上海,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成立上海分公司。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不断丰富,推出了国债期货、同业存单、ETF期权、黄金ETF、外汇期权等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产品和工具。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上海股票、债券、期货、黄金等主要金融市场国际排名显著提升,多个品种交易量位居全球前列,影响力不断扩大。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通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总额达9.2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2.9倍。
中外资金融机构在沪共同发展
市场做大的同时,上海积极引进、培育各类金融机构,形成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格局。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正式开业,成为首个总部设在上海的国际金融组织。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集聚取得重要突破,中国银行上海人民币交易业务总部、中国保险投资基金、银联国际有限公司、证通股份有限公司等重要金融机构落户上海。截至2015年末,在沪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1478家,比2010年末增加了429家。
目前,央行上海总部一半的部门承担了全国性管理职能,有利于发挥贴近市场、便于沟通的优势,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出谋划策。同时,央行先后将外汇交易中心、黄金交易所、中国银联、上海清算所、征信中心、反洗钱中心、清算中心以及内设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设在上海。
这些机构落沪,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促进了商业金融机构总部在上海集聚。
金融机构“走出去”步伐加快
随着上海金融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宽,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程度稳步提高。 下转6版 (上接第1版)股票“沪港通”、黄金“沪港通”、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境内证券投资、跨境ETF等顺利启动,银行间债券、外汇、货币市场扩大开放,“熊猫债”发行加快,发行主体更加多元。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外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QDLP)。
上海已成为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主要集聚地,机构种类和国别更为丰富。外资金融机构加速聚集,截至2015年末,在沪各类外资金融机构总数达429家,占上海金融机构总数的30%左右。目前,已有300多家境外金融机构进入银行间市场,与央行上海总部签署代理债券投资协议的境外央行类机构达37家。黄金国际板成功运行,2015年累计成交黄金4800吨,金额达1.1万亿元。
金融机构“走出去”步伐也加快,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成立运作,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通过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或进行并购,开展国际化经营。
与此同时,上海着力优化金融发展环境,金融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金融人才服务工作力度持续加大,金融集聚区布局建设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不断提升,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处置金融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最后更新时间:2016-06-12 阅读:239次